近期,天津队的一桩外援离队事件引发了大家的广泛讨论,这背后俱乐部的运营模式问题很值得琢磨。
去年,天津队只花12万欧元就签下了前锋孔帕尼奥。没想到这球员能力惊人。他很快就用出色的表现证明了自己,23场比赛进了17个球,成了球队核心。可奇怪的是,这么厉害的球员居然没留在球队。合同到期后他自由转会,全北现代免费把他签走了。几个月后,他在韩国联赛状态还是很好,吸引了西甲球队巴列卡诺的注意,巴列卡诺花588万欧元把他买走了。可这笔巨额转会费,中超球队一分钱都没拿到。
这样的情况可不能简单用操作失误来解释。很多球迷都质疑,天津队管理层为啥不利用合同里的续约条款,等发现球员价值大涨后重新谈判把他留下来呢?现在续约没成不是能力问题,更像是俱乐部预算严重不足,只能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之间匆忙做选择。可以说,这种只想着削减运营成本的做法,让中超俱乐部在外援使用上很尴尬。球迷看到球队排名上升会很开心,可一想到孔帕尼奥这样的球员没留住,还带来了很多不好的连锁反应,就觉得挺遗憾的。
对比一下,韩国K联赛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更主动、更精明。全北现代免费签下孔帕尼奥后,很快就发现了他的潜在价值,果断ballbet贝博把他转卖了。他们不只是签了个优秀前锋,几个月就完成了一笔近600万欧元的转会交易。很明显,全北现代的球队管理在亚洲市场更厉害。别的俱乐部还在为钱发愁时,他们已经很熟悉外援引进和转手的流程了。中国足球却一直在错过这样的好机会,就像在免费给世界联赛培养球员。
孔帕尼奥的事不是个例。从过去到现在,好多在中超表现出色的外援,合同结束后都被其他俱乐部免费签走,有的还以更高的身价去了水平更高的联赛,中国俱乐部只能事后叹气。这种运作方式有问题:别只看短期预算,把有潜力的球员轻易放走,不如把眼光放长远,通过合同条款或者合理谈判,让球队利益最大,也让中超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。球迷不满是正常的,从俱乐部运营角度这种损失更让人难受。这样的现象,到底是管理模式问题,还是对球员价值判断失误,真得好好想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