猎德村作为广州CBD里的百年水乡,最近可真是热闹了,马上就到了端午节,村民们也正进行紧张的最后一次训练。
只见他们为了参加今年的比赛,更是直接斥巨资安排了三条崭新的龙舟,村民们一同出发更是在河涌上划出整齐的水线。
而岸边也都围满了正在看热闹的村民和市民,突然,“噗通”一声巨响打破了午后的宁静。
只见水上的三条龙舟中两条竟在众目睽睽之下侧翻入水了,那些穿着救生衣的队员们纷纷落水,而岸边也瞬间爆发出了阵阵笑声。
这场意外瞬间在网络上引发轩然,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此事的起因竟然源于自己的女儿。
猎德村可真不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啊,作为广州市的第一条整体改造成功的城中村,村民们一个个的“洗脚上田”,直接住进了天河CBD珠江新城核心区的高楼大厦。
单拎出来一个就是身家不菲,说不定在广州住的小伙们们,还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房东呢。
而今年,他们为了端午龙舟赛,村子里也是下了血本了,专门打造了三条新龙舟,看样子身上志在卫冕了。
而村子里的龙舟文化也是源远流长,从1979年仅有的3条龙舟,发展到如今藏有约16条传统龙船,其中包括被称为“船王”的广州市第一条杉木龙船。
2008年,村里精心打造的“花龙”,竟被广东省博物馆意外邀展,而后成为岭南龙舟文化的代表。
其实刚启程的时候,大家就觉得这个猎德村有点奇怪,因为往年参加龙舟比赛的时候,穿的都是队服。
而这次,他们一个个都套上了救生衣,难道再上船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什么,就在人们还津津乐道的讨论呢,意外就来了。
当时三条龙舟的下水仪式已经结束了,即将要靠岸的时候,其中两ballbet贝博条突然侧翻,村民们也是纷纷下了水。
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千里,甚至就连村民们都还没有从水里游出来了,隔壁村的人都已经传开了,甚至还将这件事情记到了族谱上,看样子这是要笑一辈子了。
落水的其中一个老师傅,尴尬的回复到船打翻了,还是因为打鼓的人没经验导致船体失衡。
不知道这么大的一口锅,这位打鼓的老先生到底能不能接,不过很快就有网友们替这位老先生证明了。
广东人呢,总是喜欢称呼洋人为“鬼佬”或者是翻鬼佬,外地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这个称呼是哪里来的。
因为在当地人的观念里,觉得白种人大多数都是红须绿眼的,而且在19世纪的时候,外国军也是持续入侵中国,而这个词也是从这个时候传过来的。
都说“猎德无男丁,鬼佬西龙舟”,这翻鬼都在船上了,那肯定得翻啊,真是不得不说网友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真的太强了。
不过说来也奇怪,传统上的广东龙舟主打一个讲究“纯正血统”,特别是当地的女子都不能上龙船,更别说外国人了。
虽然猎德村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打破传统组建了女子龙舟队,但的在男子龙舟出现洋人的还是头一遭啊。
原来该男子是村子里某户人家女儿的丈夫,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,和中国女子组成家庭,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讲也算得上是半个中国人了。
这以情景在周边看戏的人是越来越多,笑声也是越来越大,不是小编在这里就想说一句了,这些市民们是真的不怕回家之后,房东给涨房租吗?
要真是看到自己的房东在水里,尴尬的人会是谁呢?随着这个翻船消息的传开,隔壁的冼村真是掩盖不住的开心。
据当地网友爆料,冼村人现在已经是把这件事郑重其事地记入了族谱,这算是准备当成个传承品散下去了。
毕竟这种事情万年遇不到一回,甚至刚到的新龙舟,一翻就是两条,真是让人笑翻了,训练场上,冼村队员特地穿上救生衣,却蓄意不系前面的绳索,这显然是在“致敬”猎德的翻船事件。
在广东,其实村与村之间的龙舟竞争的精彩程度,从某种程度上讲算是堪比世界杯了,有句话说得好:“我可以输给全世界,就是不能输给隔壁村!”
夜幕降临,猎德祠堂灯火通明,男丁们聚集在此,气氛凝重,有村民半开玩笑地说:“老祖宗生气了!”
毕竟在传统观念中,龙舟承载着祭祀、祈福的深意,是村落凝聚力的象征,但猎德终究不是固守陈规的村落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些只是赛龙舟里的小意外,人家往年的实力都是摆在那里的,一直都是头戴冠军的头衔呢。
天气预报显示,今年端午期间广州将迎来中到大雨,这与广州十年端午九次雷阵雨的天气规律相符,风雨中的龙舟赛,将更考验这支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队伍。
龙舟之于猎德,早已超越了输赢本身,当鼓声响起,村民涌向河边的场景,是凝聚力的最佳写照。